我吃書非常之不挑食,最犀利的一枝筆龍應台的目送,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自傳,美國故事大師史蒂芬金的談寫作,搞笑作家九把刀的亂寫文學,日本漫畫大師尾田榮一郎的航海王,乃至各名家散文--胡適、梁實秋、張曉風、舒國治、莊裕安、阿盛等,好多好多,只要有興趣,能充實無法親自體驗的經歷,我一併啃進腦裡。

  打從立志寫作的一開始,我就決定要努力成為能寫多種文類的作家,獨自窩在房裡向世界各個大師學習,向他們的閱歷與創意致敬。

  我年輕,有的是野心,可是卻也有身為年輕的缺點──太過自我與高傲,不肯輕易屈服於現實。

  寫文要賺錢,談何容易?

  所以我只能一直一直地將對自己的承諾,時而超越、時而食言地實踐,直到成功為止。

  不肯罷休,這就是我的骨氣。

  

  原本只想一直寫故事,不想投稿報章雜誌的我,決定是時候開始一展長才了,畢竟──我也很會寫散文啊!

  不寫嚴肅文學,不代表我不會寫,而是不喜歡寫。

  最近,豁燃的「投稿報章雜誌大作戰」已經開始了。但就算是散文,我也要寫出自我的風格。

 

  回到正題,我今天想談談的是龍應台的<目送>。

  龍應台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之前重考窩在圖書館唸書時,稍微翻了一下她轟動天下的警世鉅作──野火集,那秉筆直書、將對政府社會眼之所見的不滿痛快批判的驚人力道,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想像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正義角色,終於穿越時空穿到現實世界來!也真正領悟,寫作的影響力是有多大──龍應台當時寫的社會醜陋現象,現今已改善許多。

  當<目送>搶佔金石堂文學書類排行榜第一名的架位時,我的好奇心驅使我將它買來一窺究竟。

  也許是因為父母離異的關係,親情的文章永遠都將我感動得鼻出酸水。

  她寫出了許多台灣很常見、很一般的親情現象:

  因為少子化,父母親非常疼愛孩子,可常常以了無新意的重複字句關愛小孩,如:

  「你愛吃魚嗎?」

  「是鮪魚。」「我加了芹菜。」

  「吃魚很健康」

  ……

  (節錄自<目送>)

  

  往往都換來了小孩的一字「不」,於是傷心又懊惱。

 

  可讓小孩做他不想做的事情,父母也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吧?

 

  現在的小孩,通常把父母丟在有事需要用錢才會去撒嬌的角落位置,真正聯絡的,都是感興趣的事物、豬朋狗友,可並不代表小孩真的不孝順,在他年輕的時候,這個世界那麼大那麼好玩,當然像是在玩onlinegame一樣卯足全力去闖、去體驗人生,會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不管是你覺得有意義的或無意義的──動漫遊戲,寫作都不跟人講話(像我),抑或整天跑出去找朋友(像我妹)──那都是愛玩的心理作祟。

 

  但父母,真正有認真去理解你的小孩在想什麼嗎?

 

  新聞上,玩遊戲的小孩,只玩幾個月,都能玩到出國比賽;整天窩在學校實驗室裡的小孩,發明了水眼鏡。行行出狀元啊。

 

  關愛小孩,也是有技巧的。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動些腦,花些心力,而不要再用舊的方式罷了。

 

 

  另外龍應台其中一篇<幸福>,我非常非常喜歡。

  

  「幸福就是,生活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從政的人不必害怕被暗殺,抗議的人不必害怕被鎮壓……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水果攤上仍舊有最普通的香蕉……幸福就是,平常沒空見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倉皇的電話,什麼都不問,人已出現在你的門口……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節錄)

  

  我曾想過,要很有錢,很有名氣,很受歡迎,為世界貢獻很多,這樣才叫幸福。

  

  但現在對我來說,幸福就是,寒暑假能跟那一批不管多久沒見面都能笑著聊不完的好高中同學去台灣某地玩三天兩夜。幸福就是,能寫一整天的小說都不被打擾。幸福就是,能看自己喜歡的書、漫畫、動畫、電影。幸福就是,老爸業績突然破表,帶全家去吃大餐。幸福就是,看到朋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幸福就是,跟每天都在拌嘴的阿嬤,能有一天和和平平地一起去探看她的老家所在地,並且聽她講古,跟她一起吃老美食。幸福就是,媽媽郵寄了一件好看的牛仔褲給我。

 

  幸福就是,早上一睜開眼,就能用自己的辦法在這世界享受自己想要的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豁燃 的頭像
    豁燃

    晤見,陳澈。

    豁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