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9943230.jpg  

(泥鄉澤國)

第七講 我隨阿嬤去助災

 

  阿嬤富有愛心、誠心向佛,她積極參與慈濟的活動,擔任香積廚房工作、收善款、整理資源回收等等,她老早退休了,做那些事情是她心甘情願的嗜好。要我那活潑好動的阿嬤整天待在家裡可會要了她的命。

  經過驚悚的撞車事件之後,阿嬤被爸爸禁止駕「車」,連機車都不可以。她照樣風雨無阻搭公車前往工作崗位,堅守她的使命。

  「反正我整天在家也只是在看韓劇。」阿嬤說。

  是的,我們家的阿嬤不輸給年輕人,她都看韓劇。「夜市人生」那種灑狗血她可是沒有興趣的哩。

  我最喜歡騎機車載阿嬤去買菜了,因為菜市場是一個充滿生氣的地方,吆喝叫賣沖天、生鮮蔬果琳瑯滿目,又可以跟阿嬤學習殺價的技巧,非常好玩。

  每逢拜拜或宴客,我就載阿嬤大人去買菜,回到家還要當小助手,可是任務完成之後,成就感飽滿。

  那些都是小任務,不足掛齒,然,上天派阿嬤帶著她的小助手,去執行一場大任務。

 

  「我們下一趟屏東吧。」阿嬤看著新聞,蹙著眉頭。

  八八風災這隻巨獸,出乎意料地噬咬台灣。

  災區被這隻巨獸凌虐得亂七八糟,結果牠搗亂完拍拍屁股就走,弄得人民的家園狼藉不堪,只有吞著委屈捲起袖子來清理。

  第一次,我苦著臉盯著新聞四五個小時,我知道,我已經不懦弱了,我聽得到心裡的聲音──我想去幫幫忙。

  以前我是對志工活動不怎麼感興趣的人,只是寫作以來,思緒逐漸紛雜,我的同理心變強了,自我提問也變多了,我問自己:「如果我是受災戶,我希不希望別人來幫忙?」答案瞬即清晰可見。

  新聞畫面裡那些被泥巴淹沒的房子,他們到底要清掃到民國幾年才能恢復原狀啊?我有時間有體力就下去一趟幫個忙又沒差,就當作是散散心啊,我如是輕鬆地想。

  到了現場,才知道,我想得輕鬆,真要幫起來,可不輕鬆。

  剛好我們老家在屏東,南下一趟,省了住宿費,當然吃飯車錢自掏腰包,雖然阿嬤穿慈濟的制服但我們沒有跟比較便宜的慈濟團,我、阿嬤、妹妹想要享受親人相聚的美好時光。

  另外,我一直在尋找寫作於我來說各式各樣不同的意義,以寫作娛樂人是我的強項,但,紀錄者的角色呢?

  我想把我實踐過的軌跡一五一十寫下來,證明我是個行動力強的實踐者,不是一個只躲在窩裡裡滿紙廢言的嘴砲寫手。

  沒辦法,對於寫作,我是正一百八十個經的。我自迫性地不斷消化與反芻,寫作對於我的意義。

  於是在我楓橋BBS個人文學板的進板畫面打上兩段話。

  「如果嘴砲沒有以實踐來考驗,那終究僅是場丟臉的嘴砲。而實踐者,擁有將嘴砲成真的奇蹟力量。」

  「我希望我的寫作不只是小說上的娛樂,而希望也能是『紀錄者』的專業寫作角色。本來寫作就是要發揮它的功能與意義。」

  所以我希望,能以我的寫作才能紀錄親眼聽聞的事件,那是鑲在我個人歷史年表上的真實事件,完全假不了,將真實事件寫出來,有種扎實的滿足感。

  都說了,立志要在寫作與故事的大海上,成為最自由的人。

  從不自我設限。

  以下是我當時的紀錄,我是個很不喜歡修稿的人,我喜歡那種一次性的珍貴創作,並也致力於一次就把事情做得接近完美。我節錄當時的紀錄,並只做語順與錯字的修改、重點補充。

  

  坐著大概是跟志工團體約定好的免費公車進入災區,停在一座高架橋底下,我的臉就垮了下來。

  這是什麼臭味?!一種無法言喻的腐臭!

  水災帶來的泥沙掩埋了多少動物?所以腐屍臭味漸漸傳出?

  正是。

  我們這群由慈濟所引領的清潔志工們,雨鞋與手套的清掃裝備已就位,由一輛輛的發財車,將人分批載進林邊災情嚴重的深處。有點像是被希特勒軍載走的猶太人。

  沿途的風景,居然是一山又一山不堪入目的家電廢棄物,伴隨著努力挖掘的怪手。民宅有些已清理乾淨,有些仍被泥巴侵占。惡臭更是沿途升級強化,我不禁懷疑,這些災民怎麼還有辦法活在這種環境劣化的地方?!或許是出自對於久居房子與環境的深厚感情。只有替他們感到難過。

  車子停在某個地方,再來要走小路。我們走著,高至小腿肚的泥水小徑。是的,這邊的泥巴水居然還沒退!距離風災離台都過好幾天了……

  泥巴水非常污濁,有點像是剛從水泥車吐出來的水泥。靠路邊的泥濘甚至像是流沙或沼澤,踩下去雨鞋會漸漸陷噬進去的那種。

  彎過一條又一條的小路,不誇張,沿途所見志工、軍人數量,絕對上達五六百,甚至更多。有三分之一穿著慈濟志工的制服,可以想見此團體的巨大團結力。

  所以我們兩遊覽車人數的志工隊,走了很久,踩了很久的泥巴水,也找了很久才找到需要幫助的民家,因為其他地方都滿滿是已卡佔崗位的志工。

  抵達之後,是一間像是小寺的建築,裡面全是腐臭泥巴。我們所踩著的泥土地,竟是淹過一層樓的厚厚泥土!所以我們是位在小寺的二樓!有一輛藍色的車被活埋,只露出右前窗一角。

  開始清理。我衝到小寺最裡面,用畚箕將泥漿舀進水桶,一排人接力傳出,倒在大路上,山貓可以挖得到的地方。

  後來發現有一處排水管,於是將濃厚的泥漿加水稀釋,大家用鐵耙、掃把、方形鏟、刮水鏟,一股勁將稀釋的泥水直往唯一的排水孔掃!很用力地掃!

  就是這兩種形式的清理;一種是將泥水刮掃至排水孔,排到大馬路上由山貓清理;另一種是比較慢地將泥土鏟至水桶,運用眾多人力接力傳出。

  休息吃飯的時候,我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那股惡臭傳來,其實真的反胃,很不舒服。補充水分倒是不能忽視。

  休息之後再上,整整掃了兩個多小時的泥水,我的工具是鐵耙,我的手臂馬不停蹄擺盪了兩個小時,視線盯著怎麼掃也難見減少跡象的泥水。汗如雨下。

  我在小寺的一條走廊裡。我的左邊是陸戰隊弟兄,我的右邊是同年齡的志工。

  幾乎都是年輕人,志工幾乎都是年輕人。突然出現了偏激卻是長期累積的想法,我很恨草莓族這個名詞,那新聞上那些相互推卸責任的大人不也是草莓族!還是老草莓!

  直到我覺得真的渴得要命,就跑去喝水,坐著休息一下。

  我突然恍神了。
  來這趟值得嗎?我只不過幫了他們掃了那麼一些些的泥水而已。而我卻筋疲力盡,腰酸背痛,怪我是溫室宅男,但沒辦法啊!誰教我主攻是寫作。

  這種泥山泥海,真的不知要清理到什麼時候,我突然看見了一片茫然。

  想著想著,大約三點多,我們的志工隊就要收工了,我責備自己為何發呆偷懶。好不容易從台北下去南部,卻沒有盡全力幫忙。

  總觀我們整個志工隊一天的效益,居然只鏟了兩小山的土傳至外頭,室內的泥水也只排了一半左右。

  太晚抵達目的點了,因為接駁車連絡太慢的問題,都等大家集合好了主辦人才連絡,居然耗費時間空等四十分鐘的車。回去也是一樣,等了四十分鐘。

  所以真正在清理的時間約只有五個小時。

  其實我自己也真的很累了,阿嬤與妹妹更是疲憊不堪,想不到這竟是如此消耗體力的工作。

  滿身臭泥巴的大家,塞進發財車之後,再度回到原點高架橋下。

  等接駁車來的時間,我認識了一位讀交大的屏東人,相談甚歡。

  而我,滿心是落寞的心情。一方面想著自己沒盡力,二方面想著林邊災區裡,遙遙無期的清理期。

  我決定要用寫作來招募大家!光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誠徵各位壯士,如果你暑假還很閒,又不知道要做什麼事,不妨去災區看看,幫他們打掃打掃,就算只做一天也沒關係!聚沙成塔原理啊!

 

  翌日醒來我們祖孫三人全身痠痛,決定就此罷手。

  我仔細釐清決定就此罷手的原因,第一是這種工作對於阿嬤來講太累了,身體負荷不了,第二,看見那成片的泥山泥海,我感覺自己只是隻渺小的螞蟻,如此消耗體力真有意義?還是交給專業的大型山貓來處理,我有盡能力幫到忙了,在心裡慢慢釋懷。

  不過聞言尾寮鄉有更嚴重的災情,我們決定去那邊探看災況。我們坐屏東客運過去。

  鄰居說,到尾寮那邊你看了會流目屎。

  到了尾寮,災情真的很嚴重。林邊是泥沙淤積,而尾寮則是……

  土地、房子和田地直接被大水刮沖而去。

  還存在的田地淤積了泥土,覆蓋著遠不屬於這的大量漂流木,房子也被掩埋。

  從被大水切割的新岸邊往外看去,有個房子倒栽在災後新形成的溪裡,可是這條新溪所在的地方原本是田地和房子,扎扎實實的土地啊!原堤防還遠在田地和房子的前方呢!

  太誇張了,這麼大一片上百坪的土地,就被大水吞噬而去。沒有親眼看見沖刷過程,實在很難想像。

  堤防被沖垮,田地和房子也被暴漲的大水沖走了,原本存在的公園也被刷走了。想像看看,原本有人煙的地方居然被夷為平地,就讓新溪跋扈地急流著!

  新的切裂岸邊,風災後緊急運來許多消波塊,防止沿岸再度侵蝕。

  這些是阿嬤跟當地人聊天所獲得的資訊,畢竟那慘烈過程我們沒瞧見,而我將悲慘的結局拍下。進入可以傳遞訊息的膠片。大自然的力量,真不可小覷。

  

  阿嬤已經六十六歲,膝蓋又開過刀,不能久走久站,所以幫忙有限。然後父親、伯父、姑姑孝順地急著叫阿嬤回家,所以我們並沒有達成原定的四天助災計畫。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羅肇邦跟著基金會也在林邊幫忙,只是林邊災區很大,我們並沒有碰面,不過有傳簡訊互相打氣,他幫忙清理五天,我對他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及感謝,也非常高興我有這位很棒的朋友。

  這個紀錄報告是我的真實體驗,也算是我的實踐,如果問我自己我有沒有做到最好,我認為還差許多,可是至少這是我以前不會做的事。我進步了。

  我相信寫作不是一場遊戲,而深信寫作帶給我人生重大的成長,不然我為什麼選擇寫作當作我的天職?

  向那些冒險挺進災區的記者致敬。

  向天天在惡臭塵煙中揮汗的國軍兄弟致敬。

  向所有相助災民的同胞致敬。

  而我的這真摯的寫作,希望有人看到有共鳴,伸出你的一隻之手,給災民一個幫助,任何形式的幫助都可以。我們都是台灣人。

 

  以上是我當時貼在網路上的紀錄文,當時寫完貼在批踢踢臨時成立的緊急救災板,還受到小小的迴響呢,現在看來,覺得是個新鮮有趣的體驗,也證明我不是個只會寫虛構小說的幻想宅男,像個小小記者般出動,也不怕付出勞力,把真實所見所聞化為方便的簡潔資訊呈現給忙碌的人們,提供他們助災方向,很有意義。

  我自己不斷地尋找寫作對我的意義到底為何,會改變,會微調,不會有停止的一天。

 

@題為助災不為救災,原因是,我並不是千辛萬苦的國軍兄弟。

 阿嬤不求回報地投入志工活動,漸漸影響了我。

 第一次體驗志工活動,該死,我愛上了幫助別人的感覺。

 依自己可接受範圍內的額外能力,去幫助別人,就好了──這是我的豁達觀。

 

原來這裡叫做家
詞/曲:林霧

一間小小的食堂 擁著大大的夢想
用熱情 來烹調 煮出 愛的湯
也~許 可以有道光

一個平凡的晚上
坐著無眠的~你和我和他
也許苦~惱煩悶  有我在你身旁
就~讓我們一起唱

每一隻鳥都應該飛翔
每一個人都要有希望
在哭笑中待嘗遍苦辣酸甜我再回頭望
原~來這裡叫做家

每一隻鳥都應該飛翔(應該飛翔)
每一個人都要有希望(要有希望)
在哭笑中待嘗遍苦辣酸甜我再回頭望
原~來這裡叫做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豁燃 的頭像
    豁燃

    晤見,陳澈。

    豁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